众推推 - 最专业的微信任务系统源码!

资讯热点
共享充电宝烧钱大战开始:3个月烧1亿 失败就当做公益

发布时间:2019-8-19 分类: 电商动态

ofo、摩拜单车、小蓝单车真的是要气死了,他们没有想到还没深入人心的时候,风头就已经被抢走了。没错,这次抢走他们风头的居然是那块你放在包里,很少用但是能解燃眉之急的““充电宝。小电、来电、街电,这 3 个品牌只用了 2 个星期的时间就从资本手里拿到了接近 3 亿的融资,瞬间将共享充电市场引爆,30 天内,出现了 15 家共享充电创业公司。但走在风口浪尖上,这门生意靠谱吗? 据《创业邦》报道,拿到 IDG 和欣旺达亿元 A 轮融资的街电科技 CEO 王哲在接受媒体报道的时候放出豪言,准备在 3 个月内烧掉 1 亿元的融资来抢市场。他在访谈中表示,希望能够把共享充电宝做成基础设施,同时很欣赏摩拜单车胡玮炜早期的一个口号,「创业失败就当作公益了」。我们对于创业者的这份雄心表示赞叹,但还是想说,共享充电宝它不是公益,也跟共享经济相去甚远。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,共享充电宝并非一个完善、成熟的商业模式,它所能提供的充电宝租赁业务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刚需。而且视图通过铺量,然后流量变现的模式也经不起推敲。 App 流量变现可以吧? 一个百万日活的 App,每日的广告收入能达到 5-6 万元。看起来投入 1 亿资金,确实可以获得几百万的注册量,但这几百万的注册量能实现 100 万的日活吗?只有每天一借一还,才能实现这种打开率,但实际上,充电宝租赁这门生意,拿头去让用户每天一借一还? 街电表示虽然现在用公众号代替 App 的功能,但未来肯定是要做 App 的。所有共享充电宝项目都可以想象未来有流量变现的途径。当 App 的安装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,就可以开启 App 的流量变现途径。 但就共享充电宝这个使用频率低到用户都忘了还的 App 来讲,即便可以覆盖百万用户、千万用户,它的 App 开启率和使用时长也不会高到哪里去。我着急充电的时候,再过几分钟就要关机了,哪有时间看你 App 里给的推广信息。 商业模式模仿共享单车? 街电 CEO 直言目前就是在模仿共享单车的商业逻辑,但共享单车这种商业逻辑是建立在用户的刚需之上的,真正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和简易代步工具的问题。而共享充电宝是一个伪命题,它更像是一种对用户急迫心理的场景绑架行为,它无法彻底地解决手机没电的问题。因为手机没电的问题与手机续航有关,而手机续航又跟电池技术挂钩。想要临时性地解决这个问题,就只有充电宝,一个大容量、属于用户自己的充电宝或者是满大街的充电线,而不是花钱去租一个充电宝。 当然,共享充电宝企业也想到了这一点,于是乎他们真正赚钱的项目出现了:租了充电宝,觉得很好用对不对?不想跑老远来还对不对?好的,这个充电宝,直接卖给你!此外,搭配充电宝销售的数据线也是利润来源之一。着急充电的消费者,家里不仅多个充电线,还多一个充电宝。 而且,这个商业模式和共享经济的概念不一样。据风投内部人员透露,某个已经获得投资的共享充电宝项目每投放 10 万个充电宝,可以把接近 2 万个卖给用户。20% 的租赁变销售转化率,其实就是用机柜来卖充电宝和数据线,这跟共享经济用了就还、物权临时转移、社会共享的模式差得太远了。虽说共享充电宝模仿共享单车,但 ofo 和摩拜还从来没有向用户卖过自行车。 共享充电宝利用人们手机快没电时的焦急心理,将充电宝在这一特殊场景的需求描绘成所有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,对市场进行了夸大。实际上,会担心手机没电的人都有充电宝或者数据线备用,真正需要去租充电宝的是那些充电宝没带,出门忘了充电,咖啡馆没有插头的人。 同样是共享经济的打车、自行车,虽然经历了资本的炒作,但最后都回到了服务大众的落脚点。但共享充电宝(尤其是租赁充电宝类型的),大概是创业者和资本想多了。真正的共享充电,应该是像共享单车一样,满大街都是充电接口,而不是再往包里塞一个充电宝。

« “网络版银联”试运行:财付通和支付宝都首批接入 | 华为输了专利官司 手机可能被英国禁售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