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推推 - 最专业的微信任务系统源码!

资讯热点
我从投资人变成“微商”的这一个月现身说法告诉你流量并不难做

发布时间:2019-12-25 分类: 行业资讯

摘要:当解决完各种流量获取问题后,需要解决的是让关注者持续阅读的问题,很多公司平台订阅号的文章阅读率从最初的10~15%下降到5%了,但是个人号通常阅读开启率会高很多,可以维持在10%以上甚至更高。 这是一个我的关于坚持的故事,做的不够好,但是让我意识到“坚持“很重要“ 从14年年底开始,我便偶尔写些创投相关的行研报告、分析文章发布在主流互联网媒体上,逼迫自己不断思考和深入分析的同时,也吸引了很多投资同行、创业者、从业者的关注,过程中我并没大注意积累流量,其他媒体平台文章阅读量每篇累计10~80万阅读量,但是我自己的订阅号“瞰见“却只有2000左右的订阅量。不过这2000关注的好处却不少,大大降低了我的信息和人脉获取成本,借此之便还孵化了相关行业的项目获取了股权收益,举办的创业者活动也获取了约15万元的收入。 我想说的是回报多与少并不是重点,重点在于这就是流量的价值,价值还不小。而且个人的流量基本不会被大平台吸走,持续做就会逐步积累,同时关注的人越多,你对待这个事儿的态度也会越认真,越能产出好内容。做个人品牌流量适合于很多勤奋爱思考爱分享的人,也适合各种创业公司。 那么该如何做流量呢?最近我拿自己做了一个月的试验:大概连续写了1个月自己的订阅号“瞰见“,前后尝试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,跟过热点写过自嗨系列,被吐槽掉粉过也被圈内小小疯转过,还做过创业投资相关的一些微信群、支付宝收费群,也尝试了免费和付费的线上线下分享“总之整个过程特别像“微商“! 最近我用1周多的时间虽然没更新,但是也没闲着。和很多在做个人流量品牌的朋友一起碰撞,结合自己的体会对这段“微商“经历做了总结。 个人品牌内容最大的价值在于:在内容相关的领域中,与关注的人们建立了高于平台的垂直的信任关系。上一代明星,粉丝恨不得90度角仰视,而现在的个人品牌内容关注者们只是用5~10度角接近平视,平视的关系是真实和信任的基础。不同类型个人品牌流量的变现能力在上一篇文章《长尾理论打败马太效应,个人品牌流量大有机会》中有具体分享过,价值就不再多说了,这里主要说怎么做效果可能会更好。 按照人们关注的需求,我觉得把个人品牌内容类型分为2种比较适合:一种是工作学习类内容,一种是生活方式类内容。前一种内容是逆人性的,人们需要依靠自制力强迫自己去阅读,对于有价值的内容倾向于收藏而非转发,因此此类内容很难快速获取关注量的增长;后一种内容是顺应人性的,绝大多数人会愿意主动关注,遇到有共鸣的文章也很容易转发,流量相对而言更容易增长。花费同样的时间精力,前一种内容流量做到后一种的1/10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 最近主要尝试了逆人性的工作学习内容如何传播。做个人品牌流量和做互联网流量的核心思路我觉得是一样的,大致可以分成这几个环节:流量获取、关注转化、分享转发、持续阅读、合理变现。即使错过了微信订阅号内容红利期,在这5个环节上分别优化就能慢慢将关注量积累起来。 流量获取“借助外力 大多数人朋友圈能有1000人就很不错了,初始阶段依靠朋友圈、微信群获取流量就会比较有限,即使是标题党也不能带来多大改变。我是14年偶然把车后市场的研究报告投稿到了36Kr、虎嗅,又留下了个人微信号,文章发出后的2天内有约500人加了我的微信,其中投资人占15%左右,创业者占20%,剩下主要是互联网和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各占一半。此后15年我又利用工作外的时间,先后完成了10多篇“互联网+“分析的相关内容,每篇文章都可以帮我增加300~1000的新朋友。 依靠这种方式跨界,获取信息、人脉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超过人肉打探和参加线下活动,这种方式下,半个月便可以拥有一个全新行业的初始信息和人脉,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脉是有足够信任基础的,因为不大体认可你他们也不会想找你。这便是我获取流量的方法,依靠外力,与媒体合作,提供媒体需要的内容,也获得我想找到的人,与一些大的流量节点在内容上合作都可以有同样的效果。 关注转化“是干货而非热点 跟热点是之前媒体、自媒体们很喜欢的套路,我也尝试了下,发现阅读效果确实会比较好,至少是非热点文章阅读量的2倍,如果热点一出,3、4个小时内跟上阅读量能到达4倍以上。可是对于个人品牌流量,即使做到每天都能5小时内跟热点也可能依然是然并卵的,只做到阅读量高对提高关注量没什么大用,因为: 关注量 = 阅读量 “ 关注转化率 - 流失关注量 在3、4年前疯狂跟热点是获取关注的有效方法,因为那会儿流量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注意力转化,当人们有稳定足够的获取热点的信息来源后,就没有必要再去关注新的内容节点了。除非热点是和你自身属性相关度非常大,否则再多分析批判都不大起作用,因为擅长分析批判的人也都已经有几十万百万的粉丝了,红利期同样快过去了。 我的订阅号只有3500左右关注量时,热点内容最好的是单篇达到1.6W阅读(《给你讲个笑话,我是创业公司的投资人》)这篇文章就是和我本身的工作属性直接相关的,所以转化了约500关注量,效果还算不错。正常热点文章单篇阅读量在3000~5000之间,但是每次只能转化40~100的关注量,而且次日还会有30~50%的关注流失,也就是说单篇最终只能转化20~50的关注量。 而经过我思考和总结的“小众“文章单篇约1000~1500阅读量(没什么人转发其实还挺郁闷的),但是每篇的最终关注转化可以在50~100之间,如果通过虎嗅或者36Kr转载,不做任何引流优化,又可以增加100~300关注量,比如上一篇文章。回过头来分析我写的报告文章为什么在媒体上阅读量可以不小,我觉得很大原因是我会花7~10天时间来完成一篇内容,聊遍行业资深人士和报告内涉及公司的人员,再连续2、3天把最干货和要点提炼出来,相比绝大多数用几个小时完成的热点、碎片信息文章,优势就在这里,几乎没有人会用超过7天的时间来完成一篇内容,只要你不比别人笨,比别人更有耐心就也可以跑出来。 分享转发“社群的价值 在微信公号后台里能看到每篇文章的阅读、转发数量,之前一篇讲订阅号运营的文章提到平均每次转发到朋友圈可以带来10个阅读,这也就是说如果“转发/阅读量“越接近“1/10“就越可能形成一篇小爆款文章,《给你讲个笑话,我是创业公司投资人》一篇“转发/阅读量“是1/12,而我的冷门文章“转发/阅读量“大约是1/15~1/20。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转发效果好,就要想办法把“转发/阅读量“做到接近1/10。 工作知识类内容受众窄,不容易获得主动传播,除了很多媒体惯用的在内容中引起读者共鸣的手法外,还需要依靠被动传播来提高内容的曝光度。 社群是个很有效的方法。在北京,应该很多人都有遇到过信仰宗教的年轻人在街头传教,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,这背后的驱动力着实强大。如果说宗教教会是终极的社群状态,那么微信群就是最初级的社群状态,甚至算不上是。不过即使是微信群也已经有很大的作用,因为文章一旦写的很长可读性容易变弱,很多表达不充分的地方用语音分享更为有效率。我便尝试了将关注的人们集合到群里,在群内做更充分的语音分享,也与大家有了更多的互动,也恳请过大家帮忙转发文章,新增了关注的人后继续语音等方式分享再产生转发,这样就可以持续下去了,如果内容有价值效果就会还不错。 关于微信群的运营方法还在探索中,不过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不一定越多人在群内聊天就越有价值,因为这种聊天更多产生的是碎片信息,并不能提高人们获取有价值内容的效率,比如我的几个收费群,无论是微信群还是支付宝群,基本很少有人在群内聊天。 持续阅读“打卡机制 当解决完各种流量获取问题后,需要解决的是让关注者持续阅读的问题,很多公司平台订阅号的文章阅读率从最初的10~15%下降到5%了,但是个人号通常阅读开启率会高很多,可以维持在10%以上甚至更高。在这一点上我做的并不好,只能分享观察和了解到的方法了。 打卡机制可以提高阅读率。比如最近做的很好的小北,情感生活类内容,她的“每晚9点9分和你说晚安“就是一个很好的打卡暗示,给了大家每天关注她的理由,而且能够形成清晰的记忆。还有可以通过活动来形成打卡机制,比如说轻断食、读书会,就是很好的活动打卡机制,最近已经有做读书会的订阅号,几个月做了800万订阅。 这4步便是做个人品牌流量的大致方法了,这次没有探讨变现模式,因为这与选取内容方向类型直接相关,后面的文章会做分享。这4步方法虽然与很多做个人号的大咖远不能比,但是也算是一套普适可行的方案,适合于很多爱思考、爱分享的人。分享干货工作量大,阅读量低,不过于人于己都有着很高的价值,做1、2次分享容易,但是坚持持续产生价值却不轻松了,这就需要耐得住寂寞,保持自我!

« 土巴兔清华校园招聘宣讲:寻找未来筑梦师 实现智能家居梦 | 秦丝进销存上线摄影服务 打造商家资源生意圈 »